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伟德源自英国1946动态】生态学学科2023年度工作总结

添加日期:2024-02-27 作者: 来源:伟德源自英国194 点击次数:关闭

1. 取得的成绩

1.1 凝练学科研究方向

内蒙古地处我国生态安全“两屏三带”的北方防沙带,作为生态屏障的作用十分突出。而生态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的落实,以及对学校相关学科的支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科借助草学学科良好的发展势头,与草学学科特色方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了3个特色研究方向:

方向1. 植物生态学。方向带头人:赵萌莉。成员:哈斯木其尔、侯东杰、宋海凤、陈龙俊、刘冠志、赵金花、冯超、苏亚拉其其格、康萨如拉、张彬。

方向2. 药用植物栽培利用。方向带头人:格根图。成员:娜日苏、张晓明、韩峰、李冰圳、萨如拉。

方向3. 动物生态学。方向带头人:付和平。

1.2 完成学科教师代表性著作的征集。

为促进学科发展,更好地助力自治区完成“五大任务”,针对学科当前存在的教师科研水平差距大、青年教师发展速度慢和高水平成果少等突出问题,经过集体讨论和充分调研,学科拟通过充分挖掘现有优质资源和发挥教师集体力量的方法,加速带动学科教师的整体发展,特征集以下几个代表性著作选题:

选题1:内蒙古大青山植物图鉴。牵头人:刘冠志。成员:赵金花、娜日苏、冯超、萨如拉、李冰圳。预计时限:1-2年。

选题2:“走进植物内心”音视频科普书。牵头人:康萨如拉。成员:赵淑文、赵金花,苏亚拉其其格,娜日苏、萨如拉。预计时限:2年。

选题3:中国对齿藓属的分类学修订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牵头人:冯超。成员:赵萌莉、萨如拉、宋海凤、李冰圳。预计时限:1-2年。

选题4:伟德源自英国1946校园常见植物手册。牵头人:赵淑文。成员:萨如拉、李冰圳。预计时限:1-2年。

下一步将择优对上述著作进行经费资助。

1.3 定期举办定期举办高水平讲座。

邀请国内外高水平学者线下或线上进行交流,使学科教师积极获取最新的科研动态,促进学科教师和国内高水平学者和机构建立合作。本学期已于2023年全年邀请到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黄建辉研究员、内蒙古大学冯刚教授、内蒙古大学牛建明教授、内蒙古大学郭伟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徐杰教授等来校进行合作交流。

1.4 完成了内蒙古农业老员工态学学科“晋位升级”方案的撰写

从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目标院校、现状分析和赶超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学科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规划从解决团队力量出发,突出了学科经费需求和支持力度,从而对近期和中长期的教学成果、科研论文及科技成果制定了量化目标,方案具体,可行性强。方案还请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农业的7为专家进行了修改,为在学科间交叉融合、提高平台共享效率、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和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强化社会服务、扩大学科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1.5 学科成就展示

为配合校庆工作,学科在总结自学科成立以来成果的基础上,配合研究生院制作各类展示材料,包括学科成果展板、成果视频,材料内容完善,涉及学科发展历程、团队情况、公司产品、优秀毕业生介绍、科研和教学成果、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上述材料除了用于校庆展示,还在学院展厅中进行展示,并用于学院院志的编写。

1.6科研实践

本年度学科教师共获批经费12项,包括国家自然可行基金2项,内蒙古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项、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1项横向课题,其他项目5项。

本学科教师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中科院一区2篇,中科院二区2篇),中文核心期刊21篇,参编专著4部,或自治区高等公司产品成果奖1项,专利获批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1.7公司产品

(1)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本年度共毕业研究生1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9人。就业率为100%。

(2)完成了6名硕士的论文开题。

(3)招生情况。本年度招收硕士研究生5人。5人均为第一志愿录取。

(4)研究生教学工作。各年级研究生均按时完成培养大纲规定的学习课程。完成年度seminar及学术报告10余次。

(5)科研成果统计。本年度在校研究生共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收录16篇,CSCD收录16篇。

(6)获奖情况。本年度获得自治区奖学金2人,获得自治区学业奖学金5人。

(7)访学交流情况。本年度有1名教师到加拿大访学;1名博士在国外访学。

1.8平台建设

本年度经费有限,根据教师实际需求,没有采购仪器设备,但对国家植物学实验示范中心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用于科学研究。中心共承担了全校19个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开出率100%;完成了开放创新实验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与创新试验项目的开展。实验教学方法多样,讨论互动式、任务驱动式、协作式、研究式等得以综合应用。

1.9 各类经费申报

本年度主要进行了3次经费的申报:

(1)完成了“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专项资金”申报:完成了项目申请书、目标绩效表等申请文件的撰写。获批经费200万元。

(2)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团队建设项目)”的申报。

(3)完成了“内蒙古农业老员工态学学科重点学科申报项目”项目的申报。

1.10人才建设

2023年引进博士2名,实验人员1名,有一位副教授退休。组织教师申报研究生导师,张彬获批硕士生导师,外聘博导获得通过;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一名。

1.11学术任职

赵萌莉教授担任内蒙古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和内蒙古草学会理事;冯超担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生态研究专委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苔藓专委会委员和内蒙古植物学会第九届理事;刘冠志担任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理事。

2. 采取的主要措施、经验

2.1 制定学科发展规划

为促进学科发展,更好地助力自治区完成“五大任务”,针对学科当前存在的教师科研水平差距大、青年教师发展速度慢和高水平成果少等突出问题,经过集体讨论和充分调研,学科拟通过充分挖掘现有优质资源和发挥教师集体力量的方法,加速带动学科教师的整体发展,具体举措如下:

1. 研究群的设立。根据学科教师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①植物生态学、②植物资源利用与功能成分提取和③动物生态学。每个方向设1-2个带头人,负责各方向教师的论文写作和科研项目申请,目标是发表高水平论文和争取获批高层次项目。

2. 定期举办高水平讲座。邀请国内外高水平学者线下或线上进行交流,使学科教师积极获取最新的科研动态,促进学科教师和国内高水平学者和机构建立合作。

3. 学科著作定期征集。每年向学科教师征集优质出版资源,经学科讨论,给予不同著作一定的出版费资助。要求著作水平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在生态学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带动学科教师发展。

2.2 公司产品

(1)制定严格的研究生日常管理制度。严肃校规校纪,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员工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操和行为习惯,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对研究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同加强思想教育相挂钩,对员工以正面引导为主,做好教育、管理和奖惩工作。

(2)积极组织召开与参与学术会议。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各种学术会议或培训,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学科学术活动的蓬勃开展,带动了师生参与开展学术活动的热情。积极引导员工学习前沿知识,了解研究领域的动态。积极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分享课题组及个人科研进展,探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员工科学研究水平。

(3)研究生不仅要搞好自己的课题研究,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参加学校、学院规定的政治学习,强化集体感和奉献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在各项评优推优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集体观念强、乐于奉献的同学。

2.3 完善学科经费使用办法

从前两年开始,学科参照草学学科的经费使用办法,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在广泛征求学科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经导师代表会议讨论,最终形成了生态学学科经费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仪器设备先经老师们提出,然后学科组织专家论证(是否和学院、学校冲突,必要性、是否符合学科经费使用规定等几方面考虑,对报上来的仪器设备进行筛选,并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进行排序),之后学校组织专家论证的情况下,全部通过后,最后根据经费额度进行上报;对教师科研使用经费的比例,大部分根据各类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分配,少部分根据参与学科工作的情况进行分配,具体的分配比例由学科导师代表讨论研究,然后在学科群公示,无异议后根据成果和工作量进行打分分配。

2.4 平台建设

中心教师通过线上讲解及实地拍摄视频等手段完成所有授课班级的实习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中心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同时优化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和树木学等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和课程教学的互补作用中心继续推进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将信息化技术与复杂的植物形态发育相结合,使员工更易懂,更易操作。同时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和运行,每个功能实验室、数码互动实验室及专业研究实验室有专职教师负责,相关专业的员工和老师均可以实现提前预约实验室和指导老师,避免时间冲突,实验室任务安排和使用更合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2.5 本科专业申请

学科自2021年开始积极筹备本科专业的申请,与本年度获批药用植物学本科专业。本年度在专业培养方案、招生规模、本科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广泛参考同类高校的教学经验,通过校外访问交流、邀请其他高校教师来校开展讲座等办法,完成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本学科教师在教学及科研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1)学科人数偏少。学科当前教师人数相较学校其他学科人数较少,且当前以青年教师为主,必须在2–3年内培养出一批可以肩负起学科带头人的青年。青年教师往往科研积极性高,但由于多数年轻教师科研积累少,经费短缺,一些实验无法开展、野外调查和国内外学术会议无法或很少参加,这些方面均严重制约青年教师在科研上的提升。

(2)当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试验室的使用偏重于本科教学,而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其他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在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尚有许多能够提高的地方,迫切需要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交叉和融汇,提升实验室利用效率、加速相关研究成果转化。此外,实验管理教师队伍人员不足,占比不合理,人员不足是目前主要问题。人员缺乏导致实验中心大量工作无法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发展缓慢。全部内容均为网上教学,缺乏系统的网络教学实践经验和软件配置,需要购置大量关于网络教学的课件或软件。同时教学课程任务量大和教师配备不足导致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设比例较低,实验室开放力度不足等一些问题。

Copyright © 伟德国际1946(中国区)源于英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伟德源自英国1946  邮编:010011   邮箱:cz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