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伟德源自英国1946动态】生态学学科2022年度工作总结

添加日期:2023-02-15 作者: 来源:伟德源自英国194 点击次数:关闭

1. 取得的成绩

1.1 凝练学科研究方向

内蒙古地处我国生态安全“两屏三带”的北方防沙带,作为生态屏障的作用十分突出。而生态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的落实,以及对学校相关学科的支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科在前期基础上形成了4个特色研究方向:

方向1:北方草原生态系统稳定稳定性维持机制,教师:赵萌莉、康萨如拉、张彬、侯东杰。

方向2:北方植物系统分类及多样性研究,教师:额尔敦嘎日迪、李红、刘冠志、赵淑文、陈龙俊。

方向3:药用植物资源生态与育种,教师:娜日苏、张晓明、苏亚拉其其格、韩峰。

方向4:草原矿区退化生境生态恢复研究,教师:赵金花、冯超。

学科教师前期获批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重大专项等项目继续进行。生态学学科目前获得多个省部级以上的教学、科研平台的支持,主要包括教育部草地资源重点实验室、植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草地资源与保护实验室、内蒙古科技厅内蒙古草品种育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与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有限公司、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广应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1.2 完成了教育部年度信息填报

根据填报要求,结合学科实际情况,在填报系统中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情况、博士招生和学位授予情况、员工参加本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情况、成果、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主要负责人、教师参加本领域重要学术会议并作报告人员、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等方面进行填报,较好地反映了学科当前的建设情况以及科研和教学成果。

1.3 学科成就展示

为配合校庆工作,学科在总结自学科成立以来成果的基础上,配合研究生院制作各类展示材料,包括学科成果展板、成果视频,材料内容完善,涉及学科发展历程、团队情况、公司产品、优秀毕业生介绍、科研和教学成果、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上述材料除了用于校庆展示,还在学院展厅中进行展示,并用于学院院志的编写。

1.4 科研实践

本年度,由于受疫情影响,整年大部分时间学校在线上教学,研究生在校期间不到两个月,特别是很多老师的研究涉及植物培养,大多实验由于无法正常维护均无法完成,科学研究受到严重影响。本年度学科教师共获批经费5项,包括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项、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2项横向课题,获批总经费共计93万元。

本学科教师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11篇(中科院一区1篇,中科院二区4篇,中科院三区2篇,中科院四区4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教改论文1篇,参编专著1部,专利获批4项。

冯超指导员工获“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第八届伟德源自英国1946 “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各一项。韩峰指导员工获“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和“第八届伟德源自英国1946 “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各1项,赵淑文获学校“伟德源自英国1946高等公司产品成果奖一等奖”,娜日苏获伟德源自英国1946高等公司产品成果奖一等奖。

整体来看,本年度尽管受疫情影响严重,但成果较往年较多一些,主要的原因是论文、专著、获奖等均为前一年准备的结果,而疫情造成的影响很可能会在明年显现。因此,如何积极应对疫情对疫情造成的影响,减少损失,在“防疫常态化”条件下如何推动科学研究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1.5 公司产品

(1)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本年度共毕业研究生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7人。总体就业率为89%,就业单位有科研院校3人,其他行政事业单位3人,企业2人,拟参加公招考试1人。

(2)完成了21级博士1人和21级专硕3人的论文开题。

(3)招生情况。本年度招收硕士研究生4人。1人为上线录取,3人为调剂录取。

(4)研究生教学工作。由于疫情影响,本年度研究生教学均线上进行,各年级研究生均按时完成培养大纲规定的学习课程。完成年度seminar及学术报告10余次。

(5)科研成果统计。本年度在校研究生共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4篇,CSCD收录15篇。

(6)获奖情况。本年度获得自治区奖学金1人,获得自治区学业奖学金8人,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1人。1名研究生参与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银奖。

(7)访学交流情况。本年度有1名博士访学回国,并于6月顺利毕业;1名博士在国外访学;1名博士已获得访学申请,即将到国外访学。

1.6 平台建设

本年度根据经费获批情况,在经过教师上报、学科和学校组织论证专家2次论证后,对平台仪器设备建设投入45.38万元,包括购置光合作用测定仪、包裹式植物液流监测系统等11件科研相关设备,平台在科研服务上的作用有了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本科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了“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创新实验,综合实践”四阶段渐进交互式实验教学模式,设计多层次、重特色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成效显著。中心共承担了全校19个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开出率100%;完成了开放创新实验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与创新试验项目的开展。实验教学方法多样,讨论互动式、任务驱动式、协作式、研究式等得以综合应用。员工对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评价满意,目前员工评价结果显示员工对中心实验教师评教的平均成绩为90分以上。

1.7 各类经费申报

本年度主要进行了3次经费的申报:

(1)完成了“2022年双一流团队建设项目”申报:完成了项目申请书、购置计划论证书、采购单位进口产品购置论证等申请文件的撰写,目前已获批经费100万元。

(2)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项目计划三年,每年预计150万元的费用。

(3)完成了“利用贷款专项设备购置项目库”项目的申报,申请总经费400万元。

1.8人才建设

2022年引进博士1名,实验人员1名,但有二位副教授退休,二位实验人员退休。组织教师申报研究生导师,其中一人为外聘导师,经学院讨论后,外聘博导获得通过。

1.9学术任职

赵萌莉教授继续担任内蒙古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和内蒙古草学会理事;刘冠志担任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理事。

1.10参加主要学术会议和交流

今年受疫情影响,多数会议取消或是改为线上进行。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受到严重影响。

2. 采取的主要措施、经验

2.1 发展请示

为了尽快摆脱学科教师人数少、导师少、发展面临困境的问题,结合学科当前的实际,在学院领导大力的支持下,学院向学校做了“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关于促进生态学一级学科发展的请示”。希望在团队队伍整合、设立生态学二级学科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科摆脱困境,进一步提升作为学校草学、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水利工程、作物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支撑作用,在落实党和国家北方生态安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政策,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内蒙古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2.2 公司产品

(1)制定严格的研究生日常管理制度。严肃校规校纪,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员工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操和行为习惯,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对研究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同加强思想教育相挂钩,对员工以正面引导为主,做好教育、管理和奖惩工作。

(2)积极组织召开与参与学术会议。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各种学术会议或培训,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学科学术活动的蓬勃开展,带动了师生参与开展学术活动的热情。积极引导员工学习前沿知识,了解研究领域的动态。积极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分享课题组及个人科研进展,探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员工科学研究水平。

(3)研究生不仅要搞好自己的课题研究,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参加学校、学院规定的政治学习,强化集体感和奉献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在各项评优推优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集体观念强、乐于奉献的同学。

2.3 学科经费使用办法

学科经费每年分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提升平台建设,购置仪器设备,另一部分用于学科教师科研需求。从上一年度开始,学科参照草学学科的经费使用办法,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在广泛征求学科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经导师代表会议讨论,最终形成了生态学学科经费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仪器设备先经老师们提出,然后学科组织专家论证(是否和学院、学校冲突,必要性、是否符合学科经费使用规定等几方面考虑,对报上来的仪器设备进行筛选,并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进行排序),之后学校组织专家论证的情况下,全部通过后,最后根据经费额度进行上报;对教师科研使用经费的比例,大部分根据各类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分配,少部分根据参与学科工作的情况进行分配,具体的分配比例由学科导师代表讨论研究,然后在学科群公示,无异议后根据成果和工作量进行打分分配。

2.4 平台建设

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所有实践教学均在线上进行。中心教师通过线上讲解及实地拍摄视频等手段完成所有授课班级的实习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中心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同时优化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和树木学等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和课程教学的互补作用中心继续推进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将信息化技术与复杂的植物形态发育相结合,使员工更易懂,更易操作。同时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和运行,每个功能实验室、数码互动实验室及专业研究实验室有专职教师负责,相关专业的员工和老师均可以实现提前预约实验室和指导老师,避免时间冲突,实验室任务安排和使用更合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2.5 本科专业申请

学科自2021年开始积极筹备本科专业的申请,在今年5月11日刘董事长对学院的调研中,学科又进一步提出申请本科专业的重要性。前期在专业名称选定、相关政策解读、申请材料准备等进行了细致准备。后期系里牵头申请,学科前期准备的材料均转给系里进一步完成。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本学科教师在教学及科研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1)学科人数偏少。学科当前教师人数相较学校其他学科人数较少,且当前以青年教师为主,必须在2–3年内培养出一批可以肩负起学科带头人的青年。青年教师往往科研积极性高,但由于多数年轻教师科研积累少,经费短缺,一些实验无法开展、野外调查和国内外学术会议无法或很少参加,这些方面均严重制约青年教师在科研上的提升。

(2)当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试验室的使用偏重于本科教学,而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其他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在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尚有许多能够提高的地方,迫切需要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交叉和融汇,提升实验室利用效率、加速相关研究成果转化。此外,实验管理教师队伍人员不足,占比不合理,2022年度有2名实验员退休,人员不足是目前主要问题。人员缺乏导致实验中心大量工作无法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发展缓慢。全部内容均为网上教学,缺乏系统的网络教学实践经验和软件配置,需要购置大量关于网络教学的课件或软件。同时教学课程任务量大和教师配备不足导致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设比例较低,实验室开放力度不足等一些问题。

Copyright © 伟德国际1946(中国区)源于英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伟德源自英国1946  邮编:010011   邮箱:czynews@163.com